乡镇传真|合水:“稻蛙共养”喜获丰收/沙子坡:“稻耳轮作”让“休眠土地”变身“收益良田” -凯发k8游戏

乡镇传真|合水:“稻蛙共养”喜获丰收/沙子坡:“稻耳轮作”让“休眠土地”变身“收益良田”


合水镇:“稻蛙共养”喜获丰收

眼下正是稻黄蛙肥时节,合水镇白元村发展的上百亩稻蛙产业喜获丰收。



在白元村稻蛙综合养殖基地,养殖户牛吉友今年发展的105亩稻蛙,全面迎来稻谷收割和捕蛙上市的高峰时段,每天十几名工人在白纱帐下来回穿梭,割稻、脱粒、赶蛙、抓蛙,装袋一气呵成,整个采收现场充满了丰收的喜悦。


“连续养蛙种稻,我已经干了3年。”牛吉友说,前两年的养殖,赶上了好市场投入的已经回本,还赚了一二十万,今年稻和蛙收成都还不错,预计能有三十万左右的收入。



今年,合水镇把稻田综合种养作为新型农业进行推广,在合水白元、坪峨等村进行稻蛙综合养殖。在不改变基本农田使用功能的情况下,有效促进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,不但提升了水土资源的利用率,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,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。


通过省、市、县三级现场测产,今年牛吉友的稻蛙亩产均达到预期目标。


“蛙的亩产量达到1509斤,稻谷的亩产量在565.4公斤。”


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渔推站站长杨曾表示,从测产的数据分析,“稻 ”综合种养,能很好的提升稻田的综合产出率,值得借鉴和推广。


近年来,印江通过探索“稻蛙”“稻鱼”等生态综合立体养殖,不断提升山区稻田、洼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,目前,稻蛙产业在印江已初见成效。(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雪庆 王东 实习生 吕林贵)


沙子坡镇:“稻耳轮作”让“休眠土地”变身“收益良田”


近日,在沙子坡镇十字村田里,刚收割完晚稻的农田被整理平整,村民们正在打孔、分拣、搬运、摆放食用菌棒,一派繁忙景象,不一会儿,一排排菌棒有序地“立”在田野上。



“在刚刚收割完晚稻的冬闲田里种植黑木耳,来年黑木耳采收结束后又种植水稻,利用深耕还田技术,把废弃菌棒还田作为有机肥,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肥料,既节省化肥成本,又实现粮食增产,确保‘菌稻’两收,这样的‘稻耳轮作’模式,让秋收后原本闲置的稻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。”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说。



近年来,沙子坡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的“稻耳轮作”模式,实现改善土壤、菌稻两收等多重效益,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,也稳住了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。


“来干活的群众都说今年菌棒好,干劲十足,信心满满,年景也好,还不耽误农活,平时可以照顾家里面还能有些收入贴补家用。”正在整理菌棒的种植大户任廷富说。



据了解,今年该镇共种植黑木耳80余万棒,带动就业4800余人次,产值超380万元。首批木耳将在11月底采收上市。“稻耳轮作”模式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,还盘活了冬季闲置土地资源,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。(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 罗旭)






监制:左禹华 总编:蒋智江 编审张江勇 编辑:刘承芳
动态要闻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