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闻着茶香去印江•探印江茶源】追寻记忆,梵净山贡茶的前世今生 -凯发k8游戏

【闻着茶香去印江•探印江茶源】追寻记忆,梵净山贡茶的前世今生



自古名山出好茶,梵净山下的团龙村有1000多年的产茶历史,团龙茶在明朝永乐年间被赐为“贡茶”,走红明清,至今声誉不减。


从印江上梵净山或许会遇见一片茶园,放眼望去一坡墨绿色,尚存冬天的暮气。只有仔细看,才意识到嫩绿的芽,已怯怯地探头。



更古老的茶树,则隐身于漫漫山林。团龙村尚有一棵茶树,被茶学界鉴定为中国现存人工栽培最早的茶树,高近5米、碗口粗的4垄20株特大茶叶树。是中国定植绿茶树中树龄最长(400~600年)、保留最好、杆茎最大的“中国茶王树”。自明代到清人代,团龙茶一直是作为贡品抵赋税。由此,各家都种有一片茶树,种茶历史悠久。



中国人饮茶习俗由来已久。自唐朝便有清明茶宴,朝廷设明前贡茶宴礼侍群臣,还为一年一度的清明茶宴而办清明贡茶院,我们今天当然不可能喝到贡茶院的一杯茶了。然而王夫之的《莲峰志》中所描述之“沿山皆茶,冬雪初霁、吐白花,满川谷。弥望新粲,异香拂人”,这份归属历史的生动,似乎又不曾被时光阻隔,即将在梵净山上演。


早在明朝,团龙村有名大户柴氏《柴氏宗谱》有关于团龙贡茶的记载:“永乐辛卯、广征方物、土司追逼、苦于无奈。致茶祖急中长智,以团龙茸茗而献之,上大悦,恩为宠物”。明代历朝官修编年史书《明实录》中记为:“黔中方物茶为上……”。可见,贵州盛产优质茶叶,在朝廷中也早有口碑



这并不是一种巧合。


梵净山又名九龙山,源自灵山深处的圣水溪流在山间福地绘成一幅巨龙图,团龙为首,故而得名。团龙的清泉来自原始森林,自然是无污染。加之团龙村的茶生长在海拔1300米的密林中,由于地势的低洼而森林的繁茂,小气候影响严重,光照不充分,年平均气温低,雾多露多霜长,其独特的地形、土壤和气候条件,孕育了醇香而长久的团龙贡茶。



一番春雨的洗礼,不只是茶树,所有的树木,都被润泽出一种温婉的颜色。偶一回头,是纯粹的树巅新绿,山谷里飘荡着白色的云雾,春意深浓。而今的团龙的贡茶早已剥离了政治,多了一份地气。“如春日雨前采笋芽明焙,以峰泉试之,浮乳甘香,不在徽歙下矣。”在灵山,这是一种生活常态。取一壶泉水,乌黑的粗陶罐里,待水煮开出了花,便可将自家种的茶叶放入罐内,这种自制的“罐罐茶”味醇可口,沁人心脾,是团龙人喜欢的生活。



有游人惊叹:住一栋土家木楼、看一场土家花灯、听一曲土家山歌、饮一杯梵净佛茶、过一段闲暇时光,做一回飘逸长寿的团龙人。茶封上人们的嘴,把人带入静默的当下。在古老的团龙村,烤着温暖的炭火,围炉喝一杯充满仪式感的罐罐茶,显得从容安静。



罐罐茶属于寻常百姓,与罐罐茶同宗的梵净山翠峰茶,或许是吸引茶迷追捧的真正“磁铁”。翠峰茶更似当年的贡茶,色泽嫩绿鲜润、匀整、洁净;清香持久,栗香显露;鲜醇爽口;汤色嫩绿、清澈;芽叶完整细嫩、匀齐、嫩绿明亮。


那杯中的茶叶更似变幻莫测,朵朵嫩芽,缓缓舒展。或恰如雀舌,摇曳沉浮,百态千姿,栩栩如生。喝一杯翠峰茶是一种茶缘,在灵山圣地品饮守候是千年轮回的缘分。结缘,无论是结人缘,结茶缘,还是结佛缘,结法缘,都体现在一个“善”字上。珍惜每一杯茶,与其相遇也是人生一茶缘。



一杯翠峰茶在手,人缘、茶缘、善缘、法缘、佛缘尽在其中。

前世的贡茶等的是帝王的品鉴,今生的罐罐茶与翠峰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,又有谁在等待那一杯倾心的茶?你若愿等,茶不负你。



来源:铜仁网

主   编:陈   刚   副主编:左禹华

审   校: 侯万华    编   辑:张玉莲

往期回顾


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 分会场在印江举办

 请欣赏《印江茶话》

动态要闻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