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江印象· 文脉印江 | 毓秀木黄 -凯发k8游戏

当前位置: 凯发k8游戏 > 文化印江
印江印象· 文脉印江 | 毓秀木黄


梵净山乃“武陵正源,名山之宗”,在梵净山西麓的腹地,有一座千年古镇——木黄。木黄,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见证者而成为红色文化名镇,而且她独特的地理位置,地处两省(市)三县(印江、松桃、秀山)交界处,被赞誉为印江东大门,可谓得天时地利之人和之优势。


登高远眺。奇峰秀岭,巍峨绵延,幽壑层峦,飞瀑流泉,和风氤氲,云雾缭绕,时雨惠泽,百花奇艳,每一处山水都焕发生机。


行走在木黄的乡村,群山如屏,夕雨朝阳,溪河逶迤,阡陌交通,屋舍俨然,炊烟袅袅,林樾蝉鸣,童叟欢愉,俨然一幅山水田园画卷徐徐铺开,繁衍生息,在乡村振兴中励志前行。








木黄是一部厚重的书,一部珍藏红色文化经典的书。只有细细地品读,才能感受她的红色文化底蕴,才能感知她的红色精神的淳朴和气质。




忆峥嵘岁月,颂家国情怀。木黄,1934年10月24日贺龙、萧克在长征中的第一次胜利会师而闻名中外,成为红色名镇,载入长征史册。木黄会师使两军团形成一个以任弼时、贺龙、萧克、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,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,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,从而使中国革命揭开新的一页。不忘初心,与时俱进,木黄都用博大的胸怀,努力地保存一份份记忆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证明了木黄的远见。


在木黄的会师纪念馆,萧克将军手书馆名,并作《题木黄会师》:“二六军团,历尽艰险。木黄会师,三军欢唱。八千健儿,挥戈东向。沅澧汹涌,狂飚燎原。赤区重建,相鄂川黔。抚今追昔,怀梵净山。”



贺龙将军的女儿贺捷生重走长征路,来到木黄的会师柏下,那棵见证历史的大树依旧挺立。她曾深情地写到:“站在那棵遗世独立的大柏树下,我抬起头往上看:“两根硕大的树干并驾齐驱,直直地插向空中。到达十几米处,它们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,彼此亲热地向对方靠上来,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,如同两个失散已久的兄弟。……接下来,往云朵里看,我便看见了那支不倦的在天上行走的队伍,他们衣着破烂,脚蹬草鞋,身影若隐若现,几乎听得见他们甩动手臂的声音,枪托叮叮当当敲击水壶的声音,弹袋里可数的几颗子弹在哗啦哗啦晃动中被磨得金光闪闪的声音。”



在木黄的将军山,松柏苍翠,纪念碑傲然矗立,王震将军题写的“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”字体镶嵌在碑体上,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。


木黄木黄,木色金黄。秋天的木黄,天高云淡,层林尽染。“十月里来枫叶红,萧克前来会贺龙。两军木黄大会师,人强马壮好英雄。”这是发自木黄人民内心的颂歌,捐粮捐物,义赠红军草鞋,捐献牲猪,贺龙钓鱼,侦查引路,多次承担接送有特殊任务的人员、转送紧急文件等光荣任务,木黄儿女军民鱼水情谊的故事代代相传,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一份力量。






今昔对比,天翻地覆,红色基因浓,旧貌换新颜,这就是赓续红色精神的体现。干群连心,献言献策,党建引领起到了真正的模范作用。破旧不堪的房屋上耸立起一栋栋新式楼房,低洼不平的街道已铺上青石板,交通堵塞的路道已清理顺畅,物资匮乏的门店已改头换面成超市,物品琳琅满目。缺衣少食年代已经成为一份记忆,励志图强,勤劳致富,木黄人传承的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力量。



伫立在木黄会师广场的凉桥上,夏日的晚风轻轻地吹拂着河岸的杨柳,清澈见底的金厂河碧波荡漾,波光嶙峋。宽阔的滨江大道倚着芙蓉河顺流而下,连接印松(印江县至松桃县)高速木黄会师出口处,垂柳依依的河岸,散步的人掩映在夕照下,惬意地分享着灵山秀水之美。贺龙钓鱼台上,贺龙垂钓的神态逼真,透着一份红色荣光。宽阔的木黄会师景区停车场车来人往,修葺一新的会师广场显得格外活跃,草坪如茵,树木葱茏,长廊、亭子古色古香,墙体上雕刻着木黄会师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。华灯初上,人影绰绰,一张张似曾相识的笑脸组成了广场欢愉的海洋。总投资2750万元,总面积37385平方米的会师广场,3971米的滨江大道正发挥着红色旅游的功能。


木黄村是木黄集镇所在地,更是红色资源的发源地,把握红色资源,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是历届政府和村支两委工作的重点。木黄村建国之后命名为民主大队,改革开放后更名为木黄村。



木黄成为红色文化名镇以来,“党建 宜居”是木黄村支两委一直以来坚持的红色生态旅游发展理念,庚续红色基因,传承红色精神,提升红色文化景观势在必行。2021年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在木黄启动,木黄村紧扣红色文化挖掘传承和保护开发,科学合理制定项目规划,对会师纪念碑路道进行改造、绿化,对金厂河步道及沿河住户的外墙进行统一规划、统一建筑风格的打造。建成1个生态停车场,占地面积约60亩,计划投入资金600万元。红色文化研究培训基地正在新建中,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,预计投入资金300万元。


木黄村支书杨兴昌说,为弘扬红军木黄会师的光辉业绩,在主管部门和木黄镇党委政府的决策下,重新对木黄会师纪念馆、会师政治部、会师柏景点等文物景点进行规划和维修。



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生灵。情系国运与家园,庚续红色写华章。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红色旅游产业也提上了日程,红色旅游发展蒸蒸日上,木黄将以红色文化为载体,以会师之地为中心地,辐射到周边村寨,形成独有的红色文化链,促进红色旅游发展。近年来,参加省、县、镇培训村民红色讲解员19人次。成立了木黄村劳务合作社,吸纳206名青壮年加入合作社,积极承担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。启动木黄村村规民约机制,组建“移风易俗党员先锋队”、“文明监督岗”,鱼泉河棚户区改造,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饮、宾馆,红色文化拓展基地,以新的步伐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






传承乡土味道,留住文化根源。追寻红色记忆,庚续红色精神,播下红色的种子。“红红的木黄,甜甜的家乡,会师柏下,鱼泉河边,红军故事伴我成长……”《红红的木黄,甜甜的家乡》的歌词传颂着印江人民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、第六军团官兵的军民鱼水情谊。木黄美丽的传说,三甲的会师柏是贺龙、肖克两位将军会师的见证树;会师纪念馆,凝视那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当年红军用过的物品,肃然起敬。《红军在印江》、《印江革命史话》、《印江老区革命史》等红色书籍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书橱里,一粒粒红色基因浸润在字里行间。



木黄的人文、山水、美食如数家珍。“红色木黄”系列窖酒美酒飘香,清泉流淌的鱼泉河更增添了木黄水韵。印江县政协组织组稿的《会师宴》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



心齐,村美,民富,宜居。木黄人励志图强,建功立业,为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,迎来木黄更加灿烂的明天!




作者李翊,男 ,土家族,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凤仪村人,大专学历,1970年出生,1991年9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。铜仁市作协会员,印江诗词楹联学会会员,现任木黄镇民族小学教师。


图片来源:印江融媒体中心图片库



监制:左禹华 总编:蒋智江 编审张泽琴 编辑:王琴

动态要闻
网站地图